Smart Living計畫
為有效地整合工學院所屬各系所的核心能力與發展特色,規劃一個共同教學、實驗與研究環境,以培育具備理論、實作、創新、設計、研究、整合等能力之優秀工程人才,不僅能符合國家與產業所需,同時又能展現東海工學院教育目標與特色。
近年來泛老齡化、全球暖化問題,居家健康照護、居家監控、節能已成為智能生活的重要趨勢。有鑑於此,工學院將建置一運用科技與生活的緊密結合,讓生活更有智慧與效率「智能生活(Smart Living)環境」。(如圖一所示)

「智能生活」環境包括兩大元素:
(1)建築設計需具節流、低耗能、低排碳的巧思設計
(2)具有人性化之科技內涵。
預計第1年完成smart house環境智能部分,達到「零排碳」及「零排水」的目標,在第2~3年中,由工學院各系(及合作外系)結合相關產業界(目前已獲泰新系統科技公司全力支持)共同完成校內首座智能屋,除擴大教學功能外,以鼓勵學生加入創意元素在智能生活上,更能對外展示本院及本校在技術及生活創意的優勢。
強調重點
工學院結合各系擬建置的「智能生活」環境,將善用網路通訊技術(Interne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智慧晶片、監測技術、綠能材料、系統整合等各系所擁有的核心能力,建構一具備節流(水資源)、省能(低耗能)、友善(舒適、方便)、安全(環境與醫療監控)等特性的「智能生活」環境(見圖二),並強調以下的重點

(1) 智能網絡
促節能依照構想,智能生活環境內家電設備、照明設備、空調系統和安保裝置將相互連接,從而形成一個網絡。這一智能網絡使屋內家電變得節能、高效,並且滿足房主個性化需求。例如,在節能方面,智能生活環境能夠判斷屋內是否有人,從而自動調節室內溫度。當住戶準備離家時,不必檢查每間屋子,因為門邊的顯示屏會“告知”主人屋內是否還有燈沒關、電器是否還在運轉或窗戶是否關閉。
(2) 遠程調控保安全
智能生活環境另一個特點是安全。房屋系統連接智能手機,住戶利用手機便可遠程調控屋內的照明與相關設施。屋內窗戶或地板上安裝的探測裝置若是檢測到不明物體闖入,便會立即向主人手機發送信息。
(3) 健康照護
可監控居住者健康狀況,這種探測裝置還可以幫助住戶,特別是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當老人在家中跌倒,接入智能屋網絡的探測器,便會監測到這一狀況,立即聯繫急診服務。此外,藉由開發與整個智能生活環境系統無線連接的腕帶設備,能夠檢測居住者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徵重要數據,即時傳輸給醫生或相關醫療保健單位,還能按劑量向老人提供藥品。
(4) 安全環保會學習
智能生活環境適應性強,還能夠「學習」居住者生活習性,執行指令,幫助節能減排。這一技術使得系統能夠快速學會住戶何時需要燈光、是否在家、是否在工作、居室在白天某些特定時間應該處於何種狀態…。如果住戶忘記鎖前門或關燈,它會短信通知住戶,讓住戶的回復能重新設定程序。
具體而言,「智能生活教學與實驗環境建置」專案將整合工學院各系所專長,並進行分工與合作,共四方面:節流(水資源)、省能(低耗能)、友善(舒適、方便)、安全(環境與醫療監控),如圖三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