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學制
化材系
學士班
工工系
學士班
環工系|資工系
學士班
工工系
碩士班
化材系
碩士班
環工系
碩士班
資工系
碩士班
工工系
博士班
化材系|資工系
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工工系
碩士在職專班
環工系
博士班
電機系
學士班、碩士班
數位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班
本院沿革
本學院成立於民國49年,自96學年度起配合社會需要及學校發展,工學院系所重組。目前由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簡稱化材)、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簡稱工工)、環境科學與工程(簡稱環工)、資訊工程(簡稱資工)及電機工程(簡稱電機)等五個學系組成,皆設有碩士班。
其中化材系、工工系及環工系並設有博士班。
工學院另設有工業自動化與企業協同研發中心。自104學年度起並增設數位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110年版工學院介紹
研究
工業自動化與企業協同研發中心
中心簡介
自動化與企業協同研發中心繼續承辦政府及民間委託之相關研究計畫。目前每年研究經費約為 三至四佰萬元,該計畫結合跨學院、跨系所研究團隊,使本校研究能力得以提升。承接民間委託研究計畫有「機械業協同服務系統建構模式之探討」、「聯合通商建教合作計畫」、「東海數位村研究計畫」、及「新能量提昇專案」等。
本學院推動跨系所學程,目前已成立的學程有:
- 自動化學程
- 製商整合學程
- 高分子材料學程。
設備/研究室簡介
主要硬體包含:PowerMac G5電腦、手握式指向性麥克風、PowerBook G4筆記型電腦、IBM筆記型電腦、無線通訊設備、遠端信號擷取網路裝置、IBM伺服器、個人電腦、彩色雷射印表機、互動式筆式輸入顯示器、雷射印表機、掌上型行動祕書PDA、Viewlet Cam、e-Learning攝影器材、專業數位攝影機3台、數位相機、SNG網路行動攝影棚、數位學習平台、分散式計算環境系統、單槍投影機。
主要軟體
Expert多目標決策軟體、ILOG視覺化甘特圖開發軟體、ILOG解決問題/排程器開發軟體、SigmaFlow 軟體工具、PolyAnalyst高效能資料採礦軟體
實驗室簡介/研究領域
宗旨在於「探討企業協同的機制與相關問題的研究;並建立企業資訊系統使用者(enterprise system users)與資訊系統提供者(software vendor)之間的供需協調與概念求證(concept proof)的橋樑;以及造就更多兼具資訊整合及企業協同的設計與經營人才」。
分機電話:30153
地點:台中市東海路37號
參與教授:王偉華
碳中和技術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
本中心在綠能設計方面,以設計者作為產品與環境連結的橋樑,藉著對環境的「察覺」、問題的「反思」、實際去「行動」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產品、使用者與環境三者間體認珍惜地球能源、環境保護的道德責任與使命感,嘗試以六大生活構面(食衣住行育樂)為設計切入點,思考生活中資源與能源的節約、再利用為概念融合前瞻科技,激發出新的設計概念與創意教學題材,以具有環境保護的產品推展劃時代的概念,透過具體化的感官體驗以建立全面環保概念的提倡者,以達成全面綠色教育的目標。綠能材料方面則由環工系與化材系老師共同主持,針對新興綠能相關技術研發與發展,
圖一至圖五分別為特色實驗室部分儀器。
本中心藉由串連整合各伙伴學校,如交大、弘光及勤益主要支援能源科技研究;東海、靜宜與台中教育大則支援能源與環境教學,完成從產能、儲能至節能的培育人才主軸。伙伴學校在能源科技與教育之投入已有顯著發展,整合下列各學校既有之特色實驗室,擴大交流建置本計畫之資源中心之特色實驗室,各伙伴學校之特色實驗室介紹如下:
能源與環境實驗室: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目前積極推行鑽石計畫,該計畫主要為建立長期運作的研究實驗室,並產出技術前瞻之雛形驗證系統,有利於技術深耕與價值創造,校方除提供研究空間外,並設置實驗室運作基金,充份提供教師團隊研究資源;針對業界的加入,另有規劃相關之智權歸屬方案,讓研發能量延伸。先導實驗室規劃目前包含:(1)生醫工程實驗室; (2)資通實驗室;(3)智慧型記憶體及晶系統實驗室;(4)能源與環境實驗室;(5)光電研究實驗室。其中能源與環境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為防災科技與資訊、水資源及綠能。
綠色能源轉換實驗室:弘光大學
設立結合風力發電機與太陽光電池共用一電力轉換裝置之示範模組,弘光科大已設置之風光發電系統(風力及太陽能),皆內含本校創新專利與產學合作之電路裝置,包括風力發電系統之電子式剎車裝置,已經授權馥信實業公司量產;整合單晶、多晶與薄膜太陽光電池之直流/直流轉換裝置,已經於本校實際運轉,並獲得寧茂公司同意簽署合作量產意向書。本計畫所提之兩者發電系統,可以在進入反流器之前,利用上述兩開發產品,整合為一個發電電源。
燃料電池實驗室:勤益科大
燃料電池以建立「綠色導向優質產業科技大學」作為願景,並擔任中區燃料電池技術發展聯盟的召集學校,舉辦2010年全國燃料電池創意應用競賽。工程學院於近年積極發展綠色科技,包含了推展綠色科技工程與應用學分學程、發展燃料電池、綠色工具機、太陽熱能、綠色節能等相關教學研究,並舉辦多次的全國性研討會、展覽演講與競賽。在今年度成立「綠色科技工程與應用研究發展中心」,獲得教育部補助650萬補助該中心「燃料電池關鍵技術開發及人才培育計畫」。
太陽能教學實驗室:靜宜大學
太陽能教學實驗室目前供「能源科技實驗」使用,實驗內容包括天然染料與合成染料之製備、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製備與效能測試、燃料電池之製備與效能測試、矽品型太陽能板之效率測試與計算,及其他第一代至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之製備與效能測試等。對於太陽能電池科技的專業知識與實作經驗並重,以期培植優秀太陽能光電人才,提昇國內太陽能光電的使用與產能。
生物產氫實驗室:台中教育大學
環境的議題已成為全球性首要解決的問題。而環境的問題若要獲得妥適的解決,則必須由「環境管理」及「環境教育」兩大方面著手,前者在環境承載量下, 以環境科學的理論為基礎,並以技術、經濟、社會、教育、法律的策略進行管理。後者「環境教育」主要教導人們及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環境、人為環境(社會、經 濟)間的運作關係,培養基本理念及合宜運作方式,同時教導受教者面臨環境議題時,如何作出負責任的決定。台中教育大學於本計畫之推動發展方向主要分為:
- 以學校、社會、企業為三大發展領域,培育環境教育師資、環境管理人才
- 配合地域及社會發展,協助社區之永續發展
- 結合中部地區的社教機構、自然中心、戶外活動據點,協助規劃生態旅遊設施、方案及污染防治監測,並積極培育資源解說人才
- 結合本校其他系所及校外知名學者,共同參與環境教育及管理相關理論、策略、課程、教材、管理實務的研發與推廣
- 結合伙伴網絡、建立資源共享平台,形成學術研究合作夥伴團隊,促進資訊及學術交流服務
GREEnS計畫及TGEI中心
東海綠能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TGEI)
願景
東海綠能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Tunghai Green Energy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stitute; TGEI) 的成立係希望結合大東海學園的資源,因應現今全球性的能源、環境及生活品質危機-這也是本校全球環境及永續社會 (GREEnS) 研究所重視的三大議題。透過TGEI的運作,東海將可建立其獨特且不可取代的頂尖學術研究大學地位,而此定位將植基於開創一永續性科技研發的完整管道-由對科學發展的興趣、至工程開發、至落實技術展開,最終達到可應用於以獲利為導向的市場應用型產品,這也是TGEI的願景。換言之,東海將因在 (1) 能源永續、(2) 環境永續及 (3) 生命永續領域擁有夠份量的世界級研究成果及工業級產品而被確認為頂尖研究大學。
研究策略與綱領
TGEI主要研究與探討的主題是現在及未來20年後,潛在的能源供應與節約、產品量產、綠色供應鏈、碳資產管理、終端使用者技術及先進的資訊系統整合。這些組合包含能源技術發展、調度、成本、進入障礙、未來衝擊、能源供需動態與生態。整體而言,上述TGEI所欲探討的主題必須藉由一由產業界與國際性合作夥伴所支持的跨領域專家與學者來達成。TGEI計畫將由工學院王立志院長帶領,過去二十年間,他主持多項大型機械業、電子業、半導體業的現場控制系統、彈性製造系統、企業資源整合系統及供應鏈管理系統發展等計畫,成果卓著,獲致傲人的成就。
本計畫包含四個主要研發領域:
- 創新材料及製程應用於能源轉換與能源儲存
(參予人員 : 工工系–鄭辰仰 / 電機系–苗新元、劉日新 / 物理系–王昌仁、簡世森 / 化學系–林宗吾) - 碳資產管理與綠色供應鏈管理
(參予人員 : 工工系–王立志、黃欽印 / 企管系–周瑛琪 / 環工系–鄧宗禹) - 邁向綠色畜牧產業之新世代-畜產廢棄物之減量與再利用
(參予人員 : 畜產系–鄭登貴、吳勇初、謝長奇、羅能文、周繼發) - 簡約計算與綠色ERP
(參予人員 : 資工系–周忠信)
TGEI 重要目標如圖一所示,以結合大東海學園中多樣化師資研究能量為主體,以綠色材料、新能源與綠色環境為發展核心,對內可以開創新世代學程與訓練新世代高級工程師; 對外更可結合國內研究、國際研究、產學合作(細項如圖中之列舉說明)。也就是東海大學在未來新綠能的議題上,以TGEI 為主體連接整合的是原有且具國際水準的研究師資能量,除和國內的研究單位與經費交流,更可在國際的學術舞台上展露頭角且發光發亮。
另外,在圖二中所示,TGEI 不單單只發展或針對一項主題在努力,這是固步自封且井底之蛙的做法。TGEI 選擇多元研究、教育整合與衍生課程、產學合作、國際合作來做為四基石,這是以學校教學及訓練人才為本,產業為用,發揚東海精神於國際的做法。
而於教育及培育校內學生及一般大眾方面,TGEI在東海大學將推動新課程及相關學位、學程之發展。本團隊首要全面性檢討校內相關現有學程,盡快展開全校性的綠能學程藍圖規劃,專案內學生、研究員、教職員都有至外夥伴學校國際交流的機會。
在新能源技術層面,關於替代性技術及法規政策等都需要與國際多元的合作交流,本團隊合作伙伴有三:
-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高效能材料研究中心 (FSU, HPMI);
-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製造研究中心 (GT, MaRC,) ;
- 美國德州大學精益系統與製造中心(UTSA, CAMLS)
Smart Living計畫
為有效地整合工學院所屬各系所的核心能力與發展特色,規劃一個共同教學、實驗與研究環境,以培育具備理論、實作、創新、設計、研究、整合等能力之優秀工程人才,不僅能符合國家與產業所需,同時又能展現東海工學院教育目標與特色。
近年來泛老齡化、全球暖化問題,居家健康照護、居家監控、節能已成為智能生活的重要趨勢。有鑑於此,工學院將建置一運用科技與生活的緊密結合,讓生活更有智慧與效率「智能生活(Smart Living)環境」。(如圖一所示)
「智能生活」環境包括兩大元素:
(1)建築設計需具節流、低耗能、低排碳的巧思設計
(2)具有人性化之科技內涵。
預計第1年完成smart house環境智能部分,達到「零排碳」及「零排水」的目標,在第2~3年中,由工學院各系(及合作外系)結合相關產業界(目前已獲泰新系統科技公司全力支持)共同完成校內首座智能屋,除擴大教學功能外,以鼓勵學生加入創意元素在智能生活上,更能對外展示本院及本校在技術及生活創意的優勢。
強調重點
工學院結合各系擬建置的「智能生活」環境,將善用網路通訊技術(Interne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智慧晶片、監測技術、綠能材料、系統整合等各系所擁有的核心能力,建構一具備節流(水資源)、省能(低耗能)、友善(舒適、方便)、安全(環境與醫療監控)等特性的「智能生活」環境(見圖二),並強調以下的重點
(1) 智能網絡
促節能依照構想,智能生活環境內家電設備、照明設備、空調系統和安保裝置將相互連接,從而形成一個網絡。這一智能網絡使屋內家電變得節能、高效,並且滿足房主個性化需求。例如,在節能方面,智能生活環境能夠判斷屋內是否有人,從而自動調節室內溫度。當住戶準備離家時,不必檢查每間屋子,因為門邊的顯示屏會“告知”主人屋內是否還有燈沒關、電器是否還在運轉或窗戶是否關閉。
(2) 遠程調控保安全
智能生活環境另一個特點是安全。房屋系統連接智能手機,住戶利用手機便可遠程調控屋內的照明與相關設施。屋內窗戶或地板上安裝的探測裝置若是檢測到不明物體闖入,便會立即向主人手機發送信息。
(3) 健康照護
可監控居住者健康狀況,這種探測裝置還可以幫助住戶,特別是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當老人在家中跌倒,接入智能屋網絡的探測器,便會監測到這一狀況,立即聯繫急診服務。此外,藉由開發與整個智能生活環境系統無線連接的腕帶設備,能夠檢測居住者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徵重要數據,即時傳輸給醫生或相關醫療保健單位,還能按劑量向老人提供藥品。
(4) 安全環保會學習
智能生活環境適應性強,還能夠「學習」居住者生活習性,執行指令,幫助節能減排。這一技術使得系統能夠快速學會住戶何時需要燈光、是否在家、是否在工作、居室在白天某些特定時間應該處於何種狀態…。如果住戶忘記鎖前門或關燈,它會短信通知住戶,讓住戶的回復能重新設定程序。
具體而言,「智能生活教學與實驗環境建置」專案將整合工學院各系所專長,並進行分工與合作,共四方面:節流(水資源)、省能(低耗能)、友善(舒適、方便)、安全(環境與醫療監控),如圖三所示。
東海綠色交通
2012/10/21 東海大學太陽能候車亭暨充電站揭幕儀式 圓滿落幕
目的
「2011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營運正式啟動典禮」於2011/11/16假國際台灣科學教育館正式舉行,也正式宣示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劃上路運行,持續朝向智慧電動車普及化目標前進。以「世界的大台中-夢想生態城綠色交通計畫」取得地方政府首案的台中市政府,也希望藉此促進大台中低碳交通的發展,進而達到減少車輛廢氣污染,淨化空氣品質之目標。地處台中市且緊鄰台中科學園區的東海大學,可利用其獨立且完整之社區交通環境之特色,當然不可於此計畫缺席。
本院已派代表出席2012/2/7『臺中市智慧電動車實車運行暨充電站啟動儀式』記者會。由於目前學校已開設有“綠能學程”,課程涵蓋綠色能源概論、能源科技與環境、能源與物理、太陽光電池原理、奈米能源技術、電池材料技術與應用…等,綠色能源課程資源非常充足,能培養本計畫所需人才。
專案預訂時程
整題而言,本計畫將分三期進行。
第一期
綠色交通計畫,將先試行建立車隊及充電站,並加強電池之管理系統與回收處理技術,並融合於教學及研究當中。
第二期
綠色交通計畫則基於第一期自行建立之車隊管理軟硬體技術,將校園中部分非尖峰學生交通運量,改為電動中型巴士並加以車隊管理,以取代或補充部分現有之大型汽油車巴士運量。
第三期
綠色交通,則規畫及推廣汽車共乘計畫(Car Sharing Program),以RFID cash card支付小額回饋金之方式,鼓勵校內固定通勤路線之單人駕駛分享共乘,用以減低全校交通之總碳排放量。此中長程綠色交通計畫一方面可使東海大學邁入綠色大學之列,另一方面則用以爭取或參與台中市綠色交通計畫。
各系產學合作
本院由化學工程、工業工程、環境工程、資訊工程與電機工程及數位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等各大領域共同組成,透過了解企業需求為始,進行產業相關的研究。另外本院各系除在學術與教育上頗受稱譽外,更在實務上擁有其他各校工學院所無法比較的成果。如本系順利技轉的軟體公司,至今已預備上櫃;實際合作的軟體公司與單位,包括IBM、Microsoft、鼎新電腦、工研院、資策會等;e化應用的產學合作,例如中國信託、台積電、聯發科、力晶、茂德、矽品…等。
印度台灣商務面對面 India-Taiwan Business Face-to-Face
歷年產學合作傑出獎、特優獎以及績優獎得獎名單
教育部全球專業實習聯盟平台
各系產學合作詳細資料請參考系網頁:
歷屆院長
黃欽印
林祝興
溫志宏
張嘉修
楊怡寬
王立志
朱正忠
陳 潭
蔡禎騰
陳 潭
李鐘雄
張有義
何友鋒
鄭士昶
游文卿
王錦堂
陳其寬
許永綏
郭東耀
高異瑾
謝明山
歐保羅
吳德耀
范鴻志
李泰德
李泰德
1963/08/01~
1965/07/31
范鴻志
1965/08/01~
1967/07/31
吳德耀
1967/08/01~
1968/07/31
歐保羅
1968/08/01~
1969/07/31
謝明山
1969/08/01~
1971/07/31
高異瑾
1971/08/01~
1974/07/31
郭東耀
1974/08/01~
1975/07/31
許永綏
1975/08/01~
1980/07/31
陳其寬
1980/08/01~
1986/07/31
王錦堂
1986/08/01~
1991/07/31
游文卿
1991/08/01~
1992/07/31
鄭士昶
1992/08/01~
1994/07/31
何友鋒
1994/08/01~
1995/09/22
張有義
1995/09/23~
1996/07/31
李鐘雄
1996/08/01~
1999/07/31
陳 潭
1999/08/01~
2002/07/31
蔡禎騰
2002/08/01~
2007/07/31
陳 潭
2007/08/01~
2008/07/31